告別PUMA,我開始找下一雙鞋,又是不知為何,我覺得練拳應該穿平底的板鞋,又因為考慮到碾步的磨耗,所以挑起家樂福的鞋,便宜,壞了也比較不心疼。
因為我買到一雙虛有其表的爛鞋。
為何說它是爛鞋?因為它有兩個大問題:
後來我試過換鞋墊,或在格子間塞入那種一片片拼起來的踏墊,都沒什麼效果;附帶一提,原廠的鞋墊還真爛,薄薄一片,腳跟處的稀稀鬆軟吸震層第一天就被我踩爛了。
另外,為什麼我會知道它是格子底?因為鞋墊下的襯墊被我踩到脫膠移位了(兩三天?)。
過軟的鞋底也造成在進行一些即停運動時,鞋底側向扭曲變形,腳掌就容易因此外翻,影響穩定性不說,運動傷害才是真正要擔心的。
後來我注意到一些帆布鞋都會在內側足弓處開兩個小孔,可能就是為了改善透氣,於是我也起而效尤,在足弓處開兩個微孔,沒錯透氣是有改善,但卻是讓腳氣更直接的釋放到空氣中……………
走在路上偶而涼風透過那兩個微孔灌入鞋內,感覺倒也蠻特別的就是了。
吸震的部分,畢竟它不是運動鞋,不要長距離步行應該也不會有啥關係,這多少又要怪我使用不當,但透氣這問題就真的讓人難以接受了;想像一下,當你要進入某個不能穿鞋進入的場所,脫下鞋,散出陣陣腳氣久久揮之不去,那是何等尷尬啊?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貴不一定好,但便宜一定有它的理由;
面子媲美高檔貨?那就肯定裡子有問題,裡子不良,遲早垮掉你面子!
後來我幾乎翻遍了家樂福,
發現那些599以下,有帥氣外型的運動鞋,只要鞋墊一翻起來,幾乎下面都是格子底,有些還很搞笑的偽裝成有吸震層的模樣;其中HENG
TEN的鞋子除了在外觀上比較精緻外,還有在鞋墊下黏一片底板,算是解決損傷鞋墊的問題並發揮鞋墊原有的吸震效果(雖然鞋墊能提供的吸震效果有限);此外HENG
TEN也有一款鞋底不是格子結構,而是挖出一個大凹槽,再填入厚厚一層吸震材質(應該是poliyou?),我想這樣應該算是能滿足一款運動鞋對足跟吸震的基本需求吧?
至於該怎麼辨別是不是格子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別買太便宜的運動鞋(尤其是600以下外型帥氣的),再來就是翻開鞋墊壓壓看內底,是不是摸得出格子結構,以及從外面壓壓看鞋底側面和底部,應該可以區分出格子底和真正有吸震層的鞋底的差別。 其實還是有的, 而且是最不顯眼,造型毫無特殊之處,最便宜的,特價299出清中的超級基本款運動鞋。 這雙鞋在新店家樂福已經買不到了,我是趁著回到內壢的時候順便買的;原本應該還有黑色可以選,但我買的時候已經只剩白色有適合的尺寸了。 簡言之: 1.便宜。 2.整片的吸震EVA中底。 3.橡膠大底,耐磨,堅固,穩定。 4.幾乎佈滿整雙鞋的透氣網布。 和市面上各大廠一堆莫名其妙的避震機構相比下,這雙鞋在設計上可說毫無特殊之處,非常基本,非常簡單,但也非常實用,而且便宜;實際穿上這幾天,除了腳氣和耐用的問題還需要一點日積月累的觀察,以及堅硬濕滑路面上的抓地力尚待測試之外,這雙最便宜的出清鞋可以說徹底滿足我所有的需求。 女友之前為了慢跑也在新店家樂福買了一雙基本結構相同的鞋,最主要的原因也只是便宜,沒想到反而給她選了一雙家樂福內最划算的好鞋;我花心思選半天反而比不上她隨便挑來的強……囧。 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大概就是腳後跟那尖角多少造成步行時的一些不舒服感,以及鞋底太厚了一些;沒有後跟杯,對足跟是否會造成運動上的不穩定,仍有待觀察;此外,過窄的楦頭也造成頭幾天腳掌擠壓疼痛的困擾;以及和PUMA相比之下,不論適腳、穩定及吸震,就都是差了一些。 兩雙鞋加上鞋墊,一千出頭,也幾乎足夠買大牌基本鞋款了,只是考慮到碾步這樣磨,千元一雙實在是太貴、太浪費了。 在給格紋鞋加工研究的過程中,越是投入心力,就越是感覺到那雙PUMA舊鞋有多好穿,就越是後悔把它給磨穿,照它原本的設計原本的用途去使用,應該還能穿很久的。 不同的用途就該用不同的鞋,磨穿PUMA是這次換鞋過程中讓我頗懊悔的一件事。 以前夜市裡外型平淡無奇、我看都不看的特價鞋,現在回想起來,反而才是真正價廉物美的好東西;有了這次經驗之後,我看鞋的觀點不一樣了,下次我一定能選到真正適合的好鞋,碾步磨穿PUMA這種事,絕不會再讓它發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