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八極拳到現在大概兩個多月了;沒有拜師,純粹利用網路和書籍,加上電玩和漫畫的印像自己學;一開始當然動作是錯的離譜,但隨著時間前進,也慢慢有所體會,進而多次加以修正,雖仍不見得正確,但應該也相去不遠, 我練拳只想自HI練套路,徹底不考慮實戰,兩個多月下來多少有一些小小的感想,大致上歸納幾點陳述於下:
1.套路是成果的展現,不是練習的重點 套路想打好,不該順著套路從頭練到尾,應該針對某些地方拿出來單獨磨練;套路是成果的展現,不該反過來變成練習的重點。 我一週練拳約三到四天,連蹲馬步、休息散步在內約約兩小時,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幾個單招的左右反覆練習上,而對小八極的各個動作的體會,也全都是從這些單招的練習中所得到的,套路只是作為一天練習的總結和成果驗收。 我反覆練的幾個單招是:馬步弓捶、馬步衝捶、頂心肘、纏絲崩捶,這四招,除了頂心肘之外都是八極的的基本八個動作裡的招式,沒有八個都練是因為另外幾招摸不著頭緒,把頂心肘加進去則是因為練套路時怎麼頂都頂不好,大概頂了一個禮拜才發現是因為一開始兩手交叉時右掌向上翻的結果,後來手掌翻回來向下,就頂的順了………囧。
2.練習量很重要,但若是質沒維持住,量再大也是枉然 常聽說某個領域的高人的練習量有多驚人,於是起而效尤,追求巨大的練習量,希望有朝一日也成高人;但盲目求數量的100回,其效果必定比不上細心體會的50回;量很重要,但前提是質要維持住。
3.呼吸八次?默數八處? 八極強調『頭、肩、肘、手、尾(脊椎末端?)、跨(髖關節?)、膝、足』八個部位, 默數八處:八極螳螂的網站裡提到小八極要在每一招之間,一次呼吸把氣運到這八個部位,運不到就再呼吸一次;氣這東西我摸不著頭腦,但出招前先用心去感受這八個部位,對每個招式的施展和體會確實會有幫助。 呼吸八次:『小八極每一動之間要呼吸滿八次,才可進行下一動』,這數量的限制應該是針對初入門者操腿力耐力心力的成分居多,也就是傳統師傅惡整徒弟的過程……大概吧?
4.整體連動 八極有許多出拳、撐掌的動作,這些動作不是身體局部的,而是整個身體,從腳開始,擰跨扭腰帶動肩膀,最後再透過肘、手傳達出去,是一個整體連動的程序;手只是傳導力量的一個媒介。 馬步衝捶,有一個稱做碾步,前腳落地同時把腳掌向內轉個大概90度的動作,我一直把重點放在落地的前腳,但卻怎麼做都做不好,衝捶當然也打不順,甚至還扭到腳;後來卻發現問題不在前腳,而是後腳要順勢縮一下,縮了之後,腰力加上前進的力量自然會把前腳推到它該有的角度。 前腳的問題,卻要用後腳來解決……囧。
5.震腳不是只用腳 震腳的目的是為了快速且確實的交換兩腳重心,基本上這也是一個整體連動的過程,震腳的聲響則是這個過程的副產品,絕對不該以震出聲響為目的,刻意、局部的用腿大出力向下踏,那不叫震腳,那叫自殘。 比起震腳,要形容這個動作,跺步、踮步應該是更貼切的。
6.八極拳其實不難練 八極拳練拳的過程要不斷出力,沒有一定的基本體能根本練不下去;但一方面動作簡潔,再加上有明確的出力點,各個動作的細節非常容易體會;相反的,太極拳是有名的健身拳,男女老幼都能練,但各個動作的意涵卻很難體會。 練八極拳有時候會在大出力的過程受傷,但只要不要太離譜,通常都只是輕微的徵兆,只要細心的觀察身體各個關節的狀況,不要勉強,不要耍帥,只求順暢,這受傷的的感覺反而成為行拳的一個良好依據。
7.練八極不是在練拳 練拳不是一昧的拿外面的東西套用、強塞到自己裡面,而是藉由外在的東西做啟發,從自身內部去發掘、創造出某些東西來;練八極拳真正要練的不是招式,而是感受以及運用身體各個部位的方法,讓全身融合成為一個整體,招式則是達成這個目的的工具。 這講難聽點叫自HI、自爽,但換個講法則是追求自身的協調和內在的圓滿,算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吧? 若要和自身以外產生互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時招式就很重要了;不過若沒有先搞定自己,招式也不可能用的好,和外界互動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吧?
以上,算是近三個月練習八極拳的幾個小感想。 畢竟我沒拜過師,甚至沒對象可交流,故不保證任何正確性,僅供參考,尤其是第6點以受傷為行拳依據這段…………真的受傷還是要乖乖休息啊。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