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得感想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10638P28DT20140109103305第一次知道冰雪奇緣是在Facebook上有人轉貼"Let it go"的Youtube,當時除了覺得歌不錯聽之外,還以為艾莎是最終魔王,但又覺得奇怪魔王怎麼會唱這種像是自我啟發的歌???

後來在樂到家(百視達)聽到店員敘述這部動畫評價有多高,就興起了要去電影院看看的念頭;之後經過了場次時間、天候狀況等一波三折之後,終於在昨天到絕色影城看完了。

整個說來感覺是名不虛傳,流暢無冷場歌超好聽,角色的呈現很自然,不會讓人覺得只是個會動的3D物件,而是真的能夠牽動觀眾情緒的演員,以前覺得只有皮克斯有能力做出這樣的動畫角色,不過看來現在這份技術差距是慢慢消失了,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料理鼠王和天外奇蹟的角色,冰雪奇緣的角色與之相比感覺還是比較僵硬些,但這份觀感上的落差或許並不是來自作者功力高低,而僅僅是單純風格呈現的差異。

劇情的中心是公主姊妹之間的心結,姐姐艾莎與生俱來的冰雪魔法是獨一無二的天賦,但在無力控制之下,反而成了將她與現世隔離的枷鎖,曾被魔法誤傷並被抹除相關記憶的妹妹安娜,逐漸無法忍受這樣的隔離,終於在艾莎的加冕儀式上爆發,並意外的將艾莎極力隱藏的秘密公諸於世。

「別讓他們進入,別讓他們看見,要一直當個好女孩」,瘡疤被揭的艾莎躲入深山,獨自漫步在冰天雪地中,心念一轉,既然已公諸於世又何必再隱藏?與生以來第一次,艾莎盡情的施展起魔法,從揮灑零星的結晶、製造雪人、憑空而生的階梯甚至於整座冰鑄宮殿,自童年之後便一直自我壓抑的艾莎終得以在這一刻盡情的、痛快的展現自己的天賦,但,終究是無法掙脫那隔離的枷鎖,"Let it go~Let it go"的高唱,比起自我解放,聽起來更像是自暴自棄而絕望的吶喊,冰鑄的宮殿看似非凡的自我展現,實際卻是更深一層的自我放逐,「別讓他們進入,別讓他們看見,要一直當個好女孩」,盡情發洩之後,艾莎仍是將自己深鎖在厚重的大門後面,不但沒有得到任何解放,反而將自己鎖得更深、更緊。

畢竟迪士尼動畫不可能走悲痛沈重的路線,電影也沒足夠篇幅去慢慢描寫艾莎的心境轉變;在經過妹妹安娜的雪山大冒險,以及假借解放冰封王都之名的侵略者武力強攻之下,安娜終究被拉出了冰宮,並在千鈞一髮之際,領悟了愛的力量,不但救回妹妹並化解心結,還成功將王都從冰封中解放出來,過去因無法控制而百般壓抑的冰雪魔法如今亦收放自如,不但不必再做隱藏,還能服務百姓打造娛樂設施,甚至讓浩呆雪人有幸享受夏日嬌陽,好人開心壞人被抓,完美大結局。

整部片真的是笑點不斷,即使是安娜遭冰封全劇最緊張的一刻,都能因為那理當悲愴的最後一口氣而徹底顛倒氣氛惹得全場歡笑,這部片看下來真的是要心情不變好都很難,雖然和瓦力或天外奇蹟相比我會覺得劇情和氣氛上還是少了些深度,但就像角色造型一樣,或許也只是基調不同,風格不同罷了。

冰雪奇緣要說是迪士尼動畫至今的高峰,我認為是實至名歸,不過其實我沒看過多少迪士尼動畫就是了XD。

文章標籤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P_20131228_001

昨天想去買Lumia 520的電池代替行動電源,電池沒買到,倒是試玩了一下ASUS最新的變形平板T100。

這次變形平板和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搭載了x86架構的cpu,也就是說,它可以使用一般 PC或NB的應用程式,和之前什麼Windows RT不一樣,是真正合體起來就變成NB的變形平板。

當初Surface剛出來時原本還很關注,但後來一聽到不支援x86的應用程式,馬上整個徹底失去興趣,市集內容缺乏又不能相容過往的應用程式,這樣的平板在Android和Apple面前根本毫無競爭力可言。

如今T100這樣的產品出現,雖然只是小筆電等級的Atom處理器,但這次才是Windows平板樣貌的真正展現吧。

 

文章標籤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充滿貧困與災荒的地上,擁有夢幻生活的太空殖民地Elysium,這種貧富差距,小蝦米鬥大鯨魚的題材,不管是漫畫還是電影,都不是什麼新的題材,但科幻片本身的一個樂趣就是看它如何展開、演示它的世界觀,這部分極樂世界拍的很好,但習慣世界觀之後,還是得回頭關注其他部份,像是劇情或動作場面。

劇情是很傳統的小蝦米鬥大鯨魚,富人不公不義,窮人為了渺小、理所當然的基本需求努力奮戰,富人很傳統的全力阻擾,窮人很傳統的過關斬將,最終達成任務,打破藩籬,開創新時代的起點。

動作場面上,基本上也很精彩,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太•晃•了!

手持攝影機的晃動拍攝風格,實在是晃過頭了,晃到根本看不清楚到底在拍什麼! 不但沒辦法深入其境感同身受,反而只剩下眼花撩亂的困惑, 第一次看到晃成這個樣子的動作場面....

雖然後半段讓人有點小失落,但整體說來還是不錯看的一部片。

 

文章標籤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記者遭到塔利班俘虜,法國軍方派遣一隻六人特遣隊進行營救,雖然順利救出人質,但因為塔利班伏擊而使得一行人無法和接駁機會合,被迫徒步進行撤離,過程中除了要穿越風雪的高山之外,還得不斷面對塔利班的追擊,隨著傷亡不斷增加,救援行動究竟能否成功?

劇中描述了塔利班的殘暴,也描述了回教民族的善良與純樸,當然,也展現了西方女性的強韌,以及,特戰隊員沉穩、細膩而洗練的戰技與行動。

不過這部片似乎沒打算拍成寫實的軍武片,救出人質之後開始,看起來反而比較像文藝片,尤其影片中間一行人竟然能在不找掩體、站得直挺挺的情況下,浩浩蕩蕩的正面擊退追兵還不傷分毫,有這等武力,還搞什麼撤離,直接正面殺出重圍不就好了.....= = .....

另外對於塔利班首領的描寫,受過西方教育,崇尚西方文化,不忍對女記者下殺手,但為了身為領導者的權威,又不得不展現凶殘與殺戮的一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最後對女記者說的「你的命運不容許你決定」或許就是反應他的矛盾心情與無奈吧。

中東長年受到西方介入與干涉,很多問題實在無法簡單的劃分成善與惡,不管是記者、特戰隊員或是塔利班。

如果對軍武片有所期待,那前段營救人質的部份真的是精彩,但軍武也就僅只於此,剩下的部份得當成著重氣氛與情感的文藝片來看了。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災後末世,社會秩序的崩解與人性的考驗不是什麼新題材,但隨著表現手法的不同,卻還是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衝擊。

這部片敘述了核災之後,主角們受困於地下避難所,隨著日漸減少的糧食飲水,從生理到心理,從文明到蠻荒,從人類到動物,一切逐步崩壞的過程。

看似老套的題材,在細膩的描寫之下,把觀眾拖入劇中絕望的空間,即使影片播映結束,仍無法從那窒息的壓迫中逃脫,久久不能自已。

 

<�全文完>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九州,由過去被地上捨棄的人們所建立的,充滿暴力與絕望的地下都市;雖然說被地上所捨棄,但流九州的存續仍仰賴地上設施所提供的空氣循環和日照調節,相對的,作為交換,流九州則必須代替地上持續開採只生長於流九州,能作為生化義肢TEXHNOLYZE的素材,名為Raffia的花朵。

流九州沒有政府,管理仰賴三個立場與組成各異的組織:勢力最龐大,儼然是上流社會代表的歐伽諾;否定TEXHNOLYZE,工人階級為主,近乎宗教信仰的救民聯盟;以及標榜自由,以年輕人為主的的拉卡;組織之間彼此敵對,但又在某種默契上,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也成了流九州僅有的秩序與文明。

直到一位名為吉井,來自地上的男子,以「解放城市最原始的力量」為由,破壞了這個脆弱的平衡,冒名暗殺各組織要員,四處搧風點火,再加上組織中想稱亂擴大勢力的叛徒從中作梗,終於引起了三個組織間的全面征戰。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中男女相識相戀的故事,非常平淡,但卻又非常細膩,女主角一天的開始,1960年代的橫濱街頭,學校,社團以及學生運動,每一處都有細膩的描寫,也因為這份細膩,讓平淡顯得更為深刻。

在這種平淡的氛圍下,相戀的對象是親兄妹這種八點檔連續劇般的劇本,表現出來的不是狗血老套,反而是一種感動,一種青春才有的率直,純真無邪的感動。

平淡的開始,平淡的轉折,平淡的結束,平淡的Happy Ending;沒有大道理,沒有生離死別,沒有追趕跑跳的暴亂行為,一切都是那麼平淡,但卻又那麼深刻,那麼美好。

1960年,日本應該是正值向上發展的年代,科技,經濟,生活不斷改善的年代,充滿希望與朝氣與未來的年代,應該,也是個讓人打從心底懷念的年代吧。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忠於原作設定,系列第二部的動畫電影,動畫的品質真的非常高,光影,物件的碰觸,人物表情,都有幾可亂真的表現,比較可惜的就是人物在某些細微動作上還是有些僵硬不自然,以及或許或許是為了技術展示所做的,太多的,刻意的臉部特寫.

情節上的安排,即使有幾個場面讓人眼睛一亮,但整體說來很沉悶沒什麼高潮起伏,甚至電玩6代的遊戲影片反而看起來還更有一部電影的感覺.

但因為動畫品質真的非常高,再加上能看到以前著迷的電玩角色能夠用新的動畫技術以忠於原作的世界觀在新的舞台持續活躍,整部片看下來還是覺得很享受的.

不過若不特別偏愛動畫或電玩系列作,大概就不會覺得這部片有什麼了吧.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真的把Diablo3給全破了。

D3給我的感覺不像是RPG,反而像是動作射擊遊戲的機戰傭兵(Armored Core);角色素體的等級、能力值完全沒意義,角色的塑造完全透過挑選裝備的過程中,對各項數值的斤斤計較和取捨,角色的成長完全透過獲取數值更高屬性更全面的裝備,角色的技能搭配與打法也完全建立在裝備的數值特性上面。

只是AC是動作遊戲,任何裝備的變化所造成的性能差異都會直接反應在操控上,所以配裝不只考慮性能,也考驗玩家操控的技術;你可以組一台超高機動性的機體,但你的反應未必跟的上機體,你可以組一台超強炮擊能力的機體,但你未必打得準;而D3是RPG ,即使帶有動作成份,但在配裝與技能搭配上,基本上就全是數值的拉鋸,操控的影響小的多。

AC的樂趣在於,在有限的零件數量內,所不斷發現的新組合新戰術新打法,並透過操控技術予以驗證、實現;D3的樂趣則在,在幾近無限的數值變化上,透過亂數系統執執骰去獲取理論上存在的神裝,再進一步透過神裝壓倒性的數值,所實現的各種技能搭配和讓人不可置信的玩法。

D3有垃圾傳奇(1.04已改善),AC有射不快的機槍、射不遠的狙擊槍(AC5已改善)。

D3有刷裝、有拍賣場,AC也有武器培育和玩家對玩家的武器買賣(雖然僅只於一個點到為止的雛型)。

AC的主線任務只是點綴,真正耐玩的部份是機體與機體間的直接對戰,以及著眼於對戰所持續進行的組裝與戰術的研究和實證。

D3是RPG,但RPG方面的內容十分貧乏,整個遊戲過程的重點也像是一場又一場的對戰,和精英怪之間的對戰;等PvP開放之後,D3的重點應該將會轉向玩家間的對戰,這將會比現在貧乏的RPG內容更直接的刺激玩家對拍賣場的需求,而拍賣場的收益,將可帶來D3的長久經營。

玩AC靠反應、靠技術甚至靠天份,要有持續的表現就要有持續不斷的投入,放一陣子不玩再回來,你可能看著當時精心搭配的機體,卻連當時所著眼的機體特性、戰術都忘光了,更遑論操控;每一次的回鍋,都得先經歷一段重新訓練的過程,久了,也就倦了。

玩D3靠耐心、靠人品、靠豁達,........或者靠新台幣,放一陣子不玩,看到新改版新消息,再回鍋也不會差太多(除非你當時的搭配很極端,又剛好是Nerf的對象,例如攻速...)。

D3再多人罵,終究會長長久久,AC就算評價真的再好,玩家終究越來越少。

D3繼承了D2的威名,乍看內容也繼承了D2,但它應該是在和D2完全不同的著眼點下所開發的遊戲,它和D2是完全不同的遊戲;造成D3被罵翻的原因,除了老玩家對D2延續的期盼之外,應該是它根本還在Open Beta吧?D3應該要等PvP釋出後,才算是真正的完成(我們買的是半成品.... = = ....)。

期待D3的PvP吧。

 

文章標籤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突如其來的黑暗,奪去了所有的能源,吞噬了所有的人,少數倖存者靠著僅存的光,為自己的生命,為自己存在而繼續掙扎著....

光不只帶來希望,在一閃一滅之間,存在與被吞噬的千鈞一髮,也突出了黑暗鋪天蓋地吞噬而來的恐懼和壓迫,也是這部片最精彩的地方。

稍微Google了一下,很意外這部片罵聲一片,大都是針對劇情交代不清,沒頭沒腦之類的,實際票房好像也很糟。

有點沒頭沒腦是真的,但這部片拍攝的很流暢,整體氣氛也營造得很棒,演員表現也到位,可以說毫無冷場;或許是少了一些大作的氣魄或爆點,但會被批評的這麼糟實在是不可思議.....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大逃殺為主題,但又參雜了很多其他的東西在裡面;一開始是平凡的主角得到貴人協助,開始在原本不屬於她的世界展頭露角,然後進入主題的大逃殺,緊張,但很短暫,馬上就轉成電視實境秀,飢餓遊戲不只是生死相搏的戰場,也是供人娛樂的節目,參賽者在求生之餘,也要像個演員般的即興演出以發揮戲劇效果,替節目爭取收視率,也替自己爭取人氣,爭取贊助,爭取勝利生還的機會。

還不錯看,一直到大逃殺的部份都很精彩,但從黑人小女孩死去之後,整個主題就偏向電視實境秀,大逃殺的味道就淡了;實境秀是讓人感慨沒錯,但很難不讓人想到「楚門的世界」,而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只用半部電影來表達的飢餓遊戲,在這以實境秀為主題的後半段,就顯得沉悶無趣了。

另一個讓我有些感觸的,是電影剛開始時,女主角對真( ?)男主角所說的,「我不要生小孩,至少在這裡不要」;不生小孩似乎被認為不負責任,貪圖享樂,不懂事;是的,在中年之後,吃喝玩樂的刺激漸漸麻木之後,不生小孩,等於提前邁入老年,提前開始等死,面對人生的終結,而生育能夠確實的化解這個困境,讓生命得以延續,團體得以連繫,替生活注入自然的,全新的活力;但若只是為了逃避這個困境而生育,不就是把本該由自己承擔的苦,轉嫁於小孩,用一個生命的代價,來換取自己中年之後的人生意義與活力,即使讓小孩生在一個失敗環境也再所不惜;比起不生,這樣是不是才是真的不負責任?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丹佐華盛頓的演技真的超棒的啦!

頗精彩,但很老套的一部動作片,不過在對間諜的描述有些頗為細膩的地方,像是介紹Tobin Frost的背景時,強調他的成就是分化和收編,而不是甚麼暗殺殲敵的輝煌戰績;在第一支戰術部隊被消滅,官員在討論人員調動時,提到「現在撤出埃及的人員會毀掉長期的努力」,007潛入任何地方套取任何情報可都不曾需要甚麼長期努力;透過Matt Weston所帶出的,情報人員的孤獨、苦悶和雙重身份對正常生活的傷害,以及,巴黎,浪漫與時尚之都,也是大家搶著要的外派地點。

編劇大概有去暸解過現實情報工作的樣貌,並且試著在劇本中表現出來,只是這畢竟是動作片,這些細膩在動作片中只是一閃而過的點綴,不是重點,劇情的走向也沒有因此跳出以往的公式,中後段的情節都可以預料的到,毫無驚喜,但很順暢無滯礙無冷場,而且動作戲拍的很精彩,丹佐華盛頓的演技更是一絕,就算老梗也還是值得一看的。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是一位人類學家在美國與紐西蘭兩地加護病房實地研究、觀察的結果,內容除了兩地的護士、醫生,以及政策法規對醫院經營的影響之外,也有不少篇幅用於探討生死和臨終問題的處理。

醫生為什麼不計一切的搶救沒有希望的病患?護士的薪資為什麼和沉重的照護工作不成比例?以前可能只是搖搖頭感概醫生不可理喻,責怪經營高層中飽私囊壓榨護士,而透過這本書,才暸解到這些慌謬現象背後更深一層的原因。

而對於生死的探討,相對於我之前看過的,以生死為主題的書,這本書在探討生死時,用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或感觸,更不是宗教神佛的輪迴與來世,而是一個個實際的,每天不斷上演的真實案例;相對於心靈上的感召,讓人從更現實,更觸手所及的範圍內,去了解生死,去思考,每個人終將面對的臨終問題。

曾經看過安養院內,全身插滿管子靠著機器活命的病人,我衷心祈求,在臨終之前,不要落得那番境地。

不求飛揚,但求此生有所善終。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讓人血脈憤張的爬杜拜塔

這是一部絕對精彩絕倫的動作片,不過在動作之外,中間穿插的一段間諜戲,讓我覺得,和不久前看過的「一個臺灣人在CIA」中所描述的間諜活動,感覺是那麼的砌合。

欺騙、冒險、臨場反應、層出不窮的大小意外和當機立斷的決策,而不是像007那樣全靠神奇的高科技兵器和個人武力橫掃全局..........好吧MI4也是用了不少神奇的高科技,最後也還是逃不了以武力定江山的命運,但至少在這過程間,在那精彩絕倫的動作和神奇科技之外,MI4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於007的間諜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不同於傳統動作片的,另一種的緊張刺激;至於這樣的表現是否真的有描寫出情報工作的樣貌?就只能讓軍事專家和真正的情報員去評論了。

最後不能不提的一點就是,那個女殺手真的是美翻了啊!可惜最後被踢下樓,啊的一聲就退場了。

特繪此圖以茲紀念....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書名有「臺灣人」,但除了作者在臺灣生長之外,臺灣這個地方在這本書裡並沒有甚麼意義;雖然主題是「CIA」,但是並沒有真正很詳細的解釋CIA的組織、沿革,行動記錄或策劃,即使對任務內容有所敘述,也都是「有一次在日本、歐洲」、「有一次會見某個重要的目標」之類的含混敘述。

所以雖然透過這本書可以多少暸解在電影裡總是顯得神秘又無所不能的CIA到底是甚麼樣貌,但若希望能看到像軍事書籍那樣鉅細靡遺的詳盡介紹,恐怕是會失望的,若是希望看到臺灣這片土地和聲名遠播的CIA有甚麼精彩的聯繫,那其實這本書對臺灣的著墨是少之又少,甚至作者都間接的表示他根本不暸解臺灣;那這本「一個臺灣人在CIA」到底在寫些甚麼?我想,它所寫的,就只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的回憶錄,一段特別、起伏、不盡如意,但精彩的人生。

這本書有十六個章節,從作者在巴黎結束學業後的迷惘開始,到加入CIA,任務的成功到事業的高峰,算是第一段;之後,第二段則敘述作者隨著年歲增長,CIA的變質,長官同事的打壓或阻撓,再加上健康問題而開始萌生退休的念頭;最後則是疾病所帶來生死關頭,以及退休之後的生活,這部份是我在翻閱目錄時,吸引我決定把書借來看完的主要部份。

另外一個篇幅不多但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作者的婚姻生活和其對獨子的教養;作者絕不是所謂的的好男人,風流情史,酗酒,和妻子長年爭吵,特殊的工作更讓生活保受煎熬,退休後還差點丟下妻兒去環遊世界,他不是好男人,但他和妻子始終沒有離異,始終維持一個完整的家。

作者在體罰的環境下長大,也以體罰教育他的獨子,但他的獨子沒有因此留下傷害,也沒有因此產生偏差,相反的,他成為十分優秀的年輕人;反體罰的聲浪立基於體罰暴力所造成的傷害和失敗教養,但作者透過體罰卻得到成功的結果,他在暴力之外,還做了甚麼?反體罰聲浪去除了暴力之後,有因此找出因盲目體罰而被忽略的東西嗎?

這本書其實不怎麼好看,內容大部份是平實的敘述,有時候不是很連貫,編排也很隨便,不過作者基於他特別的人生所認真寫下的這本回憶錄,還是值得一看的,看一個認真的人所分享的人生經驗。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庸的主角突然得到莫名的外力幫助,從凡人化為天才,擺脫平庸邁入一帆風順的人生」;這樣的題材不是第一次看到,只是所謂出來混總是要還,主角在攀上高峰後,總是會開始因為借來的外力而付出代價,這部片也不例外。

電影的開頭從主角站外陽台欄杆上,準備跳樓自我了斷開始倒敘回想,配合這類題材的慣例、預告片和劇情的推進,很自然的會想說電影就到這邊結束了,主角在經歷過強腦藥丸所造就的、本該終其一生無法觸及的飛躍人生後,終將也因為這小小的藥丸而自我毀滅,成為夜空中一閃即逝的燦爛煙火。

通常應該是這樣,不過這部片不是。

主角沒跳下去,他逃過了死劫,甚至反過來利用借來的外力掌握了外力的來源,更進一步超越了外力,使之成為自身內在的原力,真正開始自己飛躍的人生。

比起警世意味濃厚的自我毀滅,我更喜歡這樣完美的Happy Ending。

...............................................

主角第一次吃下強腦藥丸的時候,劇中的敘述是,「意志集中,頭腦清明,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甚麼,以及怎麼做」;我歪著頭想了想,其實一般人一天之中或多或少也會進入這樣的狀態,只是機率多寡,持續時間長短,以及所能適用的事物的範圍,而所謂的天才,應該就是指那些能夠比別人更頻繁、更持續且更廣泛的維持這種狀態的人吧?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某論壇看到一篇討論,內容大體上是:男女論及婚嫁,女方父母要求男方必須先買好房子,否則不嫁。

當然討論串裡面正反面的意見都有,正反面的舉例也都有,不過再多的討論,再多的例子,再深入的思考,我想,最終還是只能回到原點,面對自己的的狀況,問問自己:

我想要甚麼?我有甚麼?我能給對方甚麼?

以及,

我準備好了嗎?

.....

我個人的答案是完全否定的。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歷史如何流轉,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生老病死的規則始終未曾改變,也定了人對生死的態度,倘若今天這規則改了,人對生死的態度也會跟著改。

當衰老不複存在,當生命只是一個可任意增減的數字,當死亡只是這麼短暫無痛的瞬間,人是否會比現在更能面對死亡?

生死的規則是社會架構的根本,富豪權貴能立足於金字塔頂端,也是植基於這樣的根本,當規則改了,根本就跟著動搖,現有的社會架構也當不複存在。

這部片很歡樂,世界觀設定非常特別,女主角超正。

<全文完>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刑廢止,監獄擠滿了無期徒刑的重刑犯,為了疏解已達容納上限的監獄人口壓力,政府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為期三個月的更生計劃。將犯人們移居到荒島上,提供基本的生活設施和求生所需的刀斧鎚等各種工具,給犯人們一個機會,一個正正當當、堂堂正正的自力更生的機會,而且,為了讓犯人充分享有自由自主的權利,整個過程,沒有手鐐腳銬,也不設置任何警衛。

不用想也知道這計劃會有甚麼結果,還在運輸船上就是一片混亂,登島之後馬上又是一陣亂戰,緊接著食物短缺、恐怖治度和寒冬,爭扎求生捱過三個月之後,等著殘存的囚犯的,則是另外一批前來「更生」的重刑犯;最終,於外海待命的軍艦,在獲得「狀況全面失控」這樣的充份理由後,以艦上機砲徹底終止了這個更生計劃。

「終於啊.....!」,接獲終結命令後,軍官以興奮的、愉悅的口吻說著。

廢死之後的死刑,彆扭的解決方案。

<�全文完>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片的前半段用超人神力和反超人傳統的荒誕行徑做了熱鬧開場,然後慢慢的轉往有深度的心靈治癒和自我探索,中間心靈治療有了成果,然後女超人的登場則一口氣把氣氛從心靈探索再重新轉回熱鬧喧嘩。

這個轉折讓我很傻眼但也很喜歡,畢竟前半段的心靈路線雖然也拍得很好,很感人,可是若拿掉了超人的身份,就也沒那麼特別了;與其繼續沒變化的硬要深度下去,不如見好就收,在超人的心靈治療達到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後,重新把電影的焦點再放回超人的非凡神力和其帶來的熱鬧場面,不是更精彩?

超人在團體治療中,第一次發言的那個片段,真的是很讓人感動。

 

<�全文完>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