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樂觀正面的思考被視為成功的必備條件,但要這樣思考,除了天生的個性與生長環境外,堅定的意志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對許多人而言,特別是生性悲觀的人而言,是很困難的一件事;那這是否意味著這些無法樂觀思考的人,就注定和成功無緣?這本書說明了事實並非如此,悲觀的人一樣也能擁有屬於他們的成功之道。

 

這並不是說悲觀的人從此可以自怨自艾,龜縮角落作白日夢;樂觀的人能成功,不是只靠態度和意志,悲觀的人要成功,也有他們要面對的問題,不能以「我們只是不一樣」為藉口來自我逃避。

 

悲觀者的一個特性是在面對一件事時,把狀況設想的很糟,想著這裡會不會有問題,那裡會不會有問題,發生問題怎麼辦?在東想西想,大量的負面假設之下,就帶起了大量的焦慮;雖然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人們防患未然,做好事前準備,但過量的焦慮,卻可能反而導致失能,無所作為甚至臨陣脫逃,以致一事無成。

 

所以悲觀者所需要的,

 

第一個是要面對焦慮,抵抗壓力而不至於臨陣逃脫的意志。

第二個則是對負面假設的有效控管,要「未雨綢繆」,不要「杞人憂天」。

第三個則是確認假設之後的事前演練,對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做好萬全準備。

 

這是一個引發焦慮、面對焦慮、釐清焦慮到化解焦慮的流程,找出心頭刺,除之而後快,屬於悲觀者的處事方法、他們的成功之道;「放輕鬆」對悲觀者不但沒好處,反而會變成一種暫時性的逃避和自我麻醉,悲觀者真正需要的是正面面對、並控管自己悲觀。

 

樂觀和悲觀沒有孰是孰非的問題,他們只是兩種不同的處事方法,贊同其中一個,不代表否定另外一個,甚至同一個人很可能同時使用悲觀和樂觀兩種方式來面對人生中不同的事物;樂觀和悲觀都有其正面的功效和可能招致的的風險,以及,所該承擔的責任。

 

然而,不管樂觀還是悲觀,或許到了臨陣之際,真正需要的,都是那份了悟無常的坦然和氣魄吧?

 

 

------------------------------------------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The Positive Power of Negative Thinking,負面思考的正面力量。

副標題:Using Defensive Pessimism to Manage Anxiety and Perform at Your Peak,利用防衛性悲觀來管理焦慮並呈現出你的最佳表現。

中文翻譯上,則把原來的主標題放到副標題去,改以「我悲觀,但我成功」作為主標題。

 

中文版標題顯然是稍稍離題了,或者應該說,膨風了些。

 

文化差異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w 的頭像
kaiw

KKK~的K

ka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