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捶(不知道和撐捶有啥差別,統一叫衝捶): 一開始那蹲一下的動作我稱作「安全震腳」,囧,是在避免膝蓋受傷又想揣摩震腳用途之下的產物。 安全震腳的由來是潭腿第二路,撩陰腿定式之後,接衝捶會很順,在思索其源由之後,認為應該是因為一腳浮著,另一腳則連髖部一起沈下去;從潭腿第二路不斷簡化後,就成了這個「安全震腳」。 潭腿第二路則是教練針對衝捶對我的建議。 |
馬步弓捶: 目前認為,出拳前,是以前腳(彎曲的那隻)的湧泉穴一帶做軸旋轉同時,慢慢讓重心往前腳移動,前腳包含高度、角度都就定位後再出拳,此時前腳應該不要再動了。 弓捶過程中,屁股的操作(!?)好像也會對出拳有微妙的影響。 翻肩背骨(後手手肘翻到背後)的原因我推測是後手向後拉過頭。 我練拳天天都有新感覺,馬步弓捶姿勢更是千奇百怪,僅供參考……… |
頂肘: 縮起來,頂出去;第二段向上頂,是參考八極螳螂,他們的小八極第二個頂肘也是向上頂。 |
按掌、仰捶、崩捶、小纏衝捶: 其他的小嘗試,按掌是參考八極螳螂DVD,仰捶是參考社團前輩的動作,崩捶和小纏衝捶則是源自以前看youtube自學小八極的記憶,再加一些這一年來的練拳經驗修改而來。 純粹是拍來看看,這些東西沒在練,仰捶和按掌比較常試就是了。 |
十路潭腿: 社團教的武壇版本,我真正有固定在練的套路………果然和自己感覺的差很多啊……… -_-||| |
我想我真的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