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就是電腦升級啦!
話說去年縮回學校,今年拿了羞羞臉的壓歲錢,想說多少作點運用,就把腦筋動到電腦升級上。
我用的主機是兩年前拍賣網上買的浩鑫準系統SS59G V2,由於SS59G V2已經是上個世代的規格,(LGA 775、不支援core2,AGP 8X,買來也才兩年多……),所以相關零件都很便宜,只要找得到,預算應該都不是大問題。
但,
Power只有250W,供電吃緊,且機內空間狹小,發熱也是一大顧忌,
所以不論價格再怎麼便宜,都注定用不上太高等級的東西,
CPU可以全面的提升各方面用途的效能,
自然是升級首選,
但礙於耗電和發熱,Pentium....D還是不D?
8X0拒用,9X0?
或是65nm製程的6X1?
嗯…………Pentium 4的規格好像有點混亂,CPU先擱著, 再看看顯示卡,
目前用的ELSA A620D已經用上GeForce6200晶片,所以考慮6600,
但網上爬文的結果是:「可用,只是250W的power會一直很緊繃」,
我不是拿主機壽命開玩笑的狂熱玩家,所以放棄6600或6600GT,
而我已經用上6200了,不考慮橋接的128bit,剩下的nVidia選擇就只有:
1_6200,透過軟體開八管,提升性能。
2_介於6600和6200之間的6600LE。
開八管省錢省事,當然是首選,但6200不是張張都能開,很不幸的,我的ELSA A620D也是其中之一。
6600LE不虧是LE,效能只比6200高上一點點,最大的賣點大概就是SLI雙卡並用;但我只有一個AGP插槽,Power只有250W,SLI實在與我無緣。
結論?
除非換Power,否則搭載6200晶片的ELSA A620D就是我的最高端顯示卡了。囧

Shuttle PC50 300W PSU
浩鑫的主機所用的Power都是自家的特殊規格,好處是品質保證,規格統一,壞處就是………貴!
300W的PC50要價2500左右…… -_-|||
為了一張1000多塊的顯示卡,得提升50W的電源供應,
而為了多這50W的電源供應,得再花上顯示卡兩倍的價錢。
……
再一次確認,搭載6200晶片的ELSA A620D就是我的最高端顯示卡了。囧
回到CPU,事實上也只剩CPU了……
透過維基百科,瞭解了Pentium 4各個規格的差別,也瞭解了各個型號的意義,再以浩鑫官方網站的支援列表為依據,大致分成三個方向:
1_價格至上,Pentium 4,5X0、5X1系列,效能最差。
2_效能至上,Pentium D,805、920,發熱和耗電值得擔憂。
3_均衡性能,Pentium 4,6X1系列,65nm製程,兼具效能、低耗電和低發熱。
毫無疑問,6X1系列自然是首選,但也較貴,而且少,所以決定再犧牲一點發熱和耗電,選擇6X0系列;官方列表顯示支援到3.60GHz的660,但可靠起見,我買了3.00GHz的630,也更便宜。
鏘鏘鏘鏘~~!

Pentium 4 630 3.00GHz,
L2 Catch:2MB
外頻:800MHz
這顆CPU剛出來的時候,起碼要價五六千以上,現在卻只要一千多就能入手,比Celeron還便宜;電子產品還真是「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塗上散熱膏,小心的裝上去。

我用的散熱膏是勁冷家族EverCool STC-01,內附刮刀,初體驗也能輕鬆塗勻;4隻小包裝,用起來也方便。

用CPUID Hardware Monitor監測CPU溫度,大都在50度以下,把誤差考慮進去,應該也不到60度,配合Hot Cpu Tester作測試,實際溫度應該也在60度上下,風扇也都還沒全速運轉;不過現在算是冬天,真正的考驗要到盛夏才開始。
我原本想用浩鑫的Xpc Tools來監控溫度,但不知為何一直當機,而且是當到按Reset後無法再起,只能強制關電源再重開。

後來發現繁體中文版的Everest竟然是免費軟體,以後再看看要和CPUID Hardware Monitor並用或是只留一個。
汰換下來的CPU:
Celeron D 336 2.80GHz
L2 Catch:256 KB(囧)
外頻:533MHz

這個拿去賣大概賣不了幾百塊,就留著當備用吧。
其實這個CPU在當時的Celeron裡也算很不錯了,還支援64bit的作業系統。
新CPU實際使用的感覺,是有快了一些,但並不是很明顯。
當初買電腦的時候,雖然為了保留升級的可能性,放棄搭載Pentium 4的Socket 478而選了搭載Celeron D的LGA775,可是真正到了想升級的時候,規格早已全都改了,再怎麼升也比不過當代的新規格產品,充其量僅是作點性能差距上的補償。
不過不管怎樣,性能確實提升了,就一般人用途,差也只是差在電玩上;而且,只用Celeron的價格就能換上Pentium 4,絕對是值得的啦!
|